新基建:制造業轉型升級新動力
發布: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瀏覽:17467次
日前,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中國軟件測評中心賽迪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集團(蘇州)有限公司、賽迪數字研究中心共同編寫的《中國新基建發展研究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充分詮釋了新基建定義范疇、建設內容、七大熱點領域、發展機遇與挑戰、政策支持等內容。業內專家認為,新基建在“十三五”收官之年和“十四五”期間將大放異彩,預期成為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較傳統基建更有新意
報告指出,相較于傳統基建,新基建是以企業+市場+政府多元為建設主體,需行業和產業協同,科技含量高,且更加注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據的應用,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性強,供需方均收益且應用場景增加,支撐著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
據了解,新基建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數據為核心、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信息基礎建設、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其中,信息技術建設包括以5G、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如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性的基礎設施。
報告認為,發展新基建,通過需求端的率先復蘇帶動生產端走出困局,將推動疫情后的經濟復蘇,帶動上下游相關行業增長,為穩定經濟實現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
七大領域發展新基建
報告指出,新基建的七大熱點領域包括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其中,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已成為石化行業轉型升級不可或缺的應用技術。
從報告中,記者了解到,5G是移動通信演進的必然方向,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是賦能垂直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也是新基建數字基建發展的中樞紐帶。據估算,5G市場潛在規模高達4.3萬億美元。數據中心以數據為基本管理對象,融合IDC、云極端、區塊鏈、AI等新技術于一體,將帶動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是承載新基建運行的基礎保障,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石。據預測,2021年我國數字化轉型支出市場規模將達3.7萬億元。
在社會生產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實現流程升級、工藝改進等。工業互聯網通過優化存量、培育增量、化解變量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從而可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節約成本、降低能耗。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人機物的深度融合,構建萬物互聯、數據驅動、軟件定義、平臺支撐、組織重構的新型制造體系,加速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目前,我國北京、上海、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等地,結合自身優勢,已形成了一批工業互聯網發展高地。
這四者之間相互關聯、互為依托。5G網絡可以將應用和云端結合得更加緊密,幫助AI將應用延伸到邊緣,從而拓展AI應用邊界。同時,5G將極大驅動數據量的增長,并創造新的豐富的數據維度。另外,5G的高頻、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特性將助力工業互聯網走向成熟和普及。而人工智能基建與大數據中心基建互為支撐,工業互聯網則是本輪新型技術設施建設的主戰場。
面對現狀和挑戰,報告給出幾點建議:要統籌加快5G網絡部署,進一步做大做強5G產業鏈和應用生態;數據中心應向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定制化方向發展;人工智能基建發展應瞄準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建設和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兩大方向;發展工業互聯網則還需突破核心技術,夯實網絡基礎,深化平臺應用,優化發展環境。
助力石化產業升級
近兩年,我國多次明確提出要加快新基建發展步伐。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對于石油和化工等傳統行業升級而言,借助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新基建,對產業鏈進行改造,可以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智能決策、智慧安全,將有力地推動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助力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業內專家表示,石油和化工行業將逐漸成為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我國石油煉化等企業不斷嘗試石化智能工廠建設、大數據挖掘、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等,極大提高了企業運營效率和安全性。例如,我國首個石油和化工工業互聯網平臺ProMACE,在智能工廠、智能油氣田、智能研究院、智能物流領域已經開發了幾十種智能化應用,未來還將進一步打造智能制造、電子商務、共享服務等五大核心系列軟件,向“產品+服務”的方向轉型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作者:耿明月 來源:中國化工報]
- 上一篇:保供政策顯效 動力煤價迎季節性回調
- 下一篇:后疫情時代:煤化工產品有望震蕩中回暖